发布日期:2025-01-11 13:56 点击次数:96
在提升细节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你的微信头像该换了,精选46张3D高端大气签名头像,请查收带走
最近,网上有不少关于北京和上海消费断崖式下降的内容,比如一篇题为《京沪11月消费数据崩了,近两年全国“社零”增速持续低位徘徊》文章获得了6700多条评论。
由此可见大家对于北京和上海,这两个全国最大的超一线城市的消费数据是非常关心的,毕竟代表了国内最有消费能力的那群人对生活现状及未来的预期。
11月,北京社消总额为1275亿元,同比下降14.1%;上海为1443亿元,同比下降13.5%。仅从京沪两地11月单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看,可以用“崩盘”二字来描述。
此外,中国当下经济的最大堵点是内需不足,这个观点已经是共识,高层文件中也多次提及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提振内需。
而老百姓不愿意消费的关键原因无非是收入下降、资产缩水导致没有安全感,只能通过少花钱、多存钱应对,预防性储蓄上升。
我不否认今年以来社消数据增速下滑,北上等重点城市甚至出现负增长,但有没有像自媒体渲染得那么严重呢?经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,我发现描述得过于夸张了。
我以上海为例进行分析。
前面说过,上海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去年10月下降了13.5%,今年11月的社消总额为1443亿元,由此可以计算出去年11月的社消额是1668亿元,上海人2024年11月比2023年11月整整少消费了225亿元,差距是非常大的。
很多人可能不清楚11月向来是消费旺季。比如,2023年11月上海的社消额在12个月里排在第二位,只比全年最高的6月份少了1亿元,而比2023年10月多了214亿元。
这是因为11月是传统电商旺季,著名的“双十一”便是11月11日,往年各大电商平台都会在11月大搞特稿促销活动,商家11月的销售额往往是全年最高的。上海作为全国网购实力最强的城市,11月的社消数据领先其它月份符合逻辑。
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,电商平台将“双十一”促销活动的开始时间前移了,网购促销提前释放了部分消费需求,也就是11月的不少消费额挪到了10月。
耳听为虚、眼见为实,我用上海的消费数据来验证。
上海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显示,10月份的社消额达到了1613亿元,同比上涨10.9%,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去年10月的消费额是多少呢?只有1454亿元,比今年10月少159亿元。我们可以发现2024年10月、11月上海的社消总额和2023年10月、11月交换了位置,今年是10月“爆量”、11月平淡,去年是10月平淡、11月大增,是不是和上文定性分析得出的结果匹配了起来呢?
另外,上海今年10月份的单月社消额暂列2024年前11个月的首位,12月的数据还没出来,大概率无法超过10月的1613亿元。
上海10月社消额同比两位数增长的时候没人提,11月两位数下降却在网上广为流传,很明显是有人为了流量在带节奏。
看问题要看全面,公正地比较方法是将“双十一”提前对消费数据的扰动考虑进去,也就是将10月和11月的数据加在一起比较。
2023年10月和11月上海社消额共计3122亿元,2024年10月和11月共3056亿元,少了66亿元,同比下降2.1%。
正如我前面说过的,上海今年的社消额确实有所下降但并非网上描述的“断崖式下降”或者“消费崩了”,下降2.1%显然比下降13.5%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要小得多。
此外,2024年1-11月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.64万亿元,同比下降3.1%,而10月加11月的降幅为2.1%,比前11个月的累计下降幅度少1个百分点。
这说明近两个月上海的消费情况已经出现了边际改善,随着12月上海发放了大量消费券用于补贴、刺激消费,这种边际改善会更加明显。
综上所述,内需不足的确是中国经济在当前阶段所面临的一个切实存在的问题,但我们必须客观且全面地看待这一现象。就拿北京和上海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大都市来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下滑幅度,实际上并非像部分自媒体所大肆渲染的那般夸张。
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、获取流量,往往会对数据进行片面解读甚至夸大其词,通过深入分析官方权威数据以及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,我们能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。
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股票什么叫杠杆,欢迎关注、点赞,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!